天體簡介
啞鈴星云是首個被人類發現的行星狀星云(1764年由梅西耶記錄),其雙極結構揭示了類太陽恒星死亡的壯麗終章。中心白矮星(質量0.56倍太陽,表面溫度8.5萬K)的強烈紫外輻射,激發拋射的氣體殼發光,形成氮(紅)、氧(綠)、氫(藍)的化學分層。
科學突破:
三維結構:哈勃望遠鏡顯示其真實形態為沙漏形,地球視角正對赤道面觀測到啞鈴狀投影;
膨脹歷史:外層氣體以每秒31千米擴張,年齡約9,800年;
塵埃幸存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探測到星云內殘留的硅酸鹽塵埃,挑戰恒星死亡時完全氣化的理論。
小型望遠鏡可見明顯橢圓輪廓,其對稱結構成為研究恒星質量損失機制的天然實驗室。這片星云以宇宙級的“呼吸”痕跡,詮釋著恒星如何通過拋射物質實現重生——既是太陽未來的預演,也是星系化學增豐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