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愛斯基摩星云因其類似“毛皮兜帽”的獨特結構聞名,1787年由威廉·赫歇爾發現。哈勃望遠鏡揭示其三維結構為雙極星云,中心白矮星(表面溫度4.7萬K)的高速星風(每秒145千米)與低速拋射物質碰撞,形成復雜的電離氣體層和塵埃帶。
科學亮點:
動力學分層:外層“兜帽”由1萬年前拋射的低速氣體(每秒32千米)構成,內層“面部”為高速星風(每秒145千米)雕刻的復雜結構;
彗星狀結:檢測到數十個致密氣體團塊,可能是原行星盤殘留物;
化學豐度異常:氮元素超豐,暗示恒星前身經歷特殊核合成過程。
需8英寸以上望遠鏡分辨其“人臉”細節,其對稱結構成為研究恒星質量損失機制的天然實驗室。這片星云以宇宙級的“冰凍肖像”,記錄著恒星死亡時物質拋射的精細動力學——既是恒星演化的化石,也是理解星系化學演化的關鍵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