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格利澤667 C是天蝎座三合星系統格利澤667中最小的成員,與另外兩顆橙矮星(Gliese 667 A、B)組成引力束縛系統,彼此間距約230天文單位。作為一顆紅矮星(M1.5V),其質量約0.33倍太陽,表面溫度3,400K,光度僅為太陽的1.4%,但擁有至少2顆(可能多達7顆)行星,其中格利澤667 Cc因位于宜居帶內備受關注。
格利澤667 Cc軌道周期28天,接收恒星輻射量約地球的90%,若存在適度溫室效應,表面溫度或支持液態水。其質量下限約3.8倍地球,可能為超級地球或迷你海王星。然而,該行星處于潮汐鎖定狀態(一面永晝、一面永夜),大氣環流與恒星頻繁耀斑活動(紅矮星共性)可能削弱其宜居潛力。另一確認行星Gliese 667 Cb軌道極近(周期7天),表面熾熱,凸顯系統內行星環境的極端差異。
該系統的科學價值在于驗證多恒星環境下行星形成的可能性。格利澤667 C的行星盤可能受外圍雙星引力擾動,導致行星軌道緊湊化。此外,其金屬豐度僅為太陽的25%,卻孕育多顆行星,挑戰了“高金屬豐度促進行星形成”的傳統理論。
盡管視星等7.24需望遠鏡觀測,其鄰近性(22光年)使格利澤667 C成為宜居性研究的重點目標。2013年,歐洲南方天文臺通過視向速度法發現其行星信號,但因數據噪聲爭議,部分候選行星尚未完全確認。未來,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或可分析Cc的大氣光譜,檢驗是否存在水或甲烷。
作為紅矮星多星系統的代表,格利澤667 C既展現了宇宙中行星生存的頑強適應性,也揭示了生命存在的嚴苛邊界。其暗弱光芒下的“超級地球群”,既是人類尋找外星家園的希望燈塔,亦是追問宇宙生命普遍性的沉默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