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水星是太陽系最小(直徑4,880km)且最靠近太陽的行星,其英文名Mercury源自羅馬神話中速度之神。由于軌道偏心率達0.2,它與太陽的角距在18°至28°間變化,這使其成為最難觀測的行星之一。水星表面布滿撞擊坑,外觀類似月球,擁有太陽系行星中最陡峭的溫度變化(-173°C到427°C)。
水星的視星等變化劇烈,從明亮的-1.9等到暗淡的+5.5等。這種變化源于其快速軌道運動(88地球日公轉一周)和顯著的相位變化。當處于"大距"(與太陽最大角距)時,小型望遠鏡可觀測到其半月形狀。其角直徑在近日點時比遠日點大近三倍。
水星的自轉周期(58.6地球日)與公轉周期形成2:3共振,導致一個太陽日長達176地球日。2011年信使號探測器發現其極地隕石坑中存在水冰,而表面卻富含揮發物,這挑戰了傳統類地行星形成理論。貝皮可倫坡號(2018年發射)正在揭示其磁場和稀薄外大氣層的奧秘。作為太陽系最極端的巖石行星,水星為研究行星演化提供了獨特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