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鵜鶘星云是天鵝座內一片活躍的恒星形成區,因形似鵜鶘頭部而得名,與北美星云(NGC 7000)實為同一巨型分子云的電離部分,被星際塵埃帶(LDN 935)分隔。其發光主要由年輕O型星HD 199579的紫外輻射驅動,激發氫氣產生紅色輝光(Hα輻射),而暗區則藏有大量低溫分子云與新生原恒星。
科學亮點:
恒星孵化場:赫歇爾望遠鏡探測到云核中數百顆原恒星,部分處于“第一核坍縮階段”,年齡不足10萬年;
動態侵蝕:電離前沿以每秒6千米的速度侵蝕分子云,形成“電離-中性氣體界面”的精細結構;
化學實驗室:亞毫米波觀測檢測到一氧化碳、氰化氫等分子,為研究星際有機化學提供樣本。
小型望遠鏡中呈模糊斑塊,需窄帶濾鏡(如Hα)凸顯細節。其與北美星云的共生關系,如同宇宙級“地質變遷”——恒星風與輻射持續雕刻氣體地貌,而暗云塌縮處,新一代恒星正破繭而出。這片星云以緩慢的光陰尺度,演繹著星際生態的毀滅與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