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簡介
WASP-17b是宇宙中已知軌道最奇特的熱木星之一,2009年發現時因其逆行軌道(與恒星自轉方向相反)震驚學界,成為首顆確認逆行的系外行星。其宿主恒星WASP-17為F型主序星,行星以0.051天文單位的距離公轉,周期僅3.7天,表面溫度約1,500°C。質量僅0.5倍木星,但半徑膨脹至1.9倍,密度低至0.08克/立方厘米(約為軟木塞的1/5),堪稱“宇宙棉花糖”。
科學意義上,WASP-17b的逆行軌道挑戰了經典行星形成理論。其軌道傾角達150°,暗示其可能經歷劇烈引力散射或與伴天體碰撞后翻轉軌道,為研究行星遷移機制提供了極端案例。哈勃望遠鏡光譜分析顯示其大氣含鈉、鉀及水蒸氣,但高層被均勻云層覆蓋,反照率約0.3,散射藍光形成淡藍色外觀。
該行星的異常膨脹機制成謎。理論推測其內部吸積殘留熱量或恒星強紫外線導致大氣分子離解吸熱,但數值模型仍無法完全匹配觀測。2021年,高分辨率光譜發現其超音速風(時速9,000公里)攜帶硅酸鹽顆粒形成全球性沙塵暴,進一步加劇大氣逃逸,每年損失質量約101?克。
作為首個逆行行星樣本,WASP-17b改寫了巨行星演化認知。其存在證明行星系統可經歷混沌重組,暗示銀河系中或潛藏大量軌道異常的天體。未來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WST)將解析其云層垂直結構與化學成分,探索低密度巨行星的物理極限。這顆逆行的“蓬松幽靈”,以顛覆性軌跡叩問著宇宙秩序的邊界,既是引力博弈的殘局,也是行星科學革命的見證者。